您的位置::百盛机械网 >> 人机界面

建国以来印刷史研究概述莫来石项城奶茶机标准电容车模

时间:2022年07月26日

建国以来印刷史研究概述

编者按: 中国是印刷术的故乡。中国发明、发展了印刷术,以其积累人类知识的特殊功能,直接推动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印刷术又被称为“文明之母”。综观印刷术起源、发明与发展历程中那散见于浩如烟海的古籍图书之中、零星而又自成系统的蛛丝马迹,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并勾画出其发展脉络和轨迹,印刷史研究意义深远。

中国印刷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印刷专业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中国印刷博物馆开馆十年来对“广开博物、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周刊特别开设“印刷史”专版和“博物馆”专版,供读者徜徉其间领略“文明之母”的永恒魅力。

建国后十年的起步发展期

20 世纪50 年代到60 年代初为中国印刷史研究的成长时期,这个时期的书史研究与教学开始兴盛。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的图书馆学系都开设了中国书史课程,书史内容中融合了印刷史(主要是印书史)的内容。所以可称之为以图书出版印刷史为主流的研究阶段。

专门研究印刷史的当数北京图书馆张秀民于1958 年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一书。日本广山秀曾将此书译成日文在京都出版。1978 年人民出版社又重印此书。

张静庐(1898 年-1969 年)历时20 年苦心收集、精心整理、辑注。推出了七部专题史料,从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中国出版史料补编等方面给我国出版印刷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除上述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和大型史料集之外。这一时期还出版了一批有关中国出版史的通俗性普及性读物,如刘国钧著的《可爱的中国书》(1952 年)、《中国书的故事》(1955 年)、《中国的印刷》(1960 年)、《中国古代书籍史话》(1962 年),陈国庆著《古书版本浅说》(1957 年),阿英著《中国年画发展史略》(1954 年)、《中国连环画史话》(1957 年)等。

1960 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北京图书馆的《中国版刻图录》,选印了唐代至清代有代表性的刻版书、家具螺丝活字版书和版画共550 余种,荟萃了现存版刻之精华。照像影印。线装一函8 册。书前赵万里先生撰写的《中国版刻概况》堪称一篇“中国古代印刷史”,该书为出版印刷史研究提供了系统形象的参考资料。

这个时期突出的特点是出版史、印刷史的研究互相交叉融合,由于研究者都来自图书馆界、出版界等文史领域,所以印刷史研究实际上是着眼于图书文献范围,书史、出版史、印刷史研究融为一体。我国印刷史还没有建立独立的研究体系。

20 世纪60 年代中期至70 年代的萧条期

除刘国钧、张秀民等又编写出几本有关书史、印刷史的通俗小册子,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内部编印几本“中国书史”讲义外,几乎没有出版印刷史学术新著发表。尤其是1966 年至1976 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祖国内地的出GBT233⑵000金属材料 顶锻实验方法版印刷史研究基本陷入停滞状态。

就在内地处于停滞状态之时,这20 年间中国港台及海外学者没有停止出版印刷史的研究工作,出版了一批著作和论文集,这一时期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远东语言文化系及图书馆学研究院的名誉教授,兼远东图书馆馆长钱存训先生撰写的《中国古代书史》一书。该书原名为《书于竹帛》(Wtitten on Bamboo andSilk》),英文版完成于1957 年底,1962 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

20 世纪80 年代-90 年代的复苏壮大与繁荣期

1980 年至1984 年为复苏时期,五年内出版了三部以出版史、报刊史、印刷史为名的通史著作,各具特色,均有建树,标志着这一阶段的高起点,也预示出版印刷史研究经长期蓄积、准备,盛期将临。这一时期国内也是以出版史研究为主流,但海外的钱存训博士为印刷史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1985 年至1989 年为出版印刷史研究的壮大时期。学术渐趋繁荣,研究成果丰硕,几乎每年都有几部论著发表,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80 年代除了文献成果迭出之外,在切砖机对印刷史文化积累与保护措施的关注、印刷史知识的教学普及方面也有新动向,如1982 年6 月王益、王仿子先生联名提出《关于建立印刷技术博物馆的建议》(经过长期努力。1993 年底举行了中国印刷博物馆奠基典礼,1996钻尾螺钉 年6 月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1985 年9 月,北京印刷学院首开《中国印刷史》课程。由张树栋、张耀昆合编教材《中国印刷史(讲义)》。

90 年代为中国出版印刷史研究的丰收时期。研究的深入还表现在一些学术专著视野开阔,角度新颖,富有论辩性。如曹之的《中国印刷术的起源》一书是中国出版印刷史专题研究的新成果,开拓了研究印刷术起源的新思路,其方法是通过对各种文化现象的多角度扫描,全方位、多学科地论证“唐代进业洗衣机发明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印刷科技界专家对印刷史研究领域的加入,倡导“大印刷观”、从科技史角度研究印刷史问题的观念逐渐彰显,成为与传统的图书出版印刷史研究的观念相并列的另一流派。

改革升放后,王益、王仿子、范慕韩等先生倡导建立“中国印刷博物馆”。在鼓励学术研究之下,印刷史学研究成果迭出,先后出版了多种重要的印刷史书,1993 年-1999 年举办了6 次印刷史学术研讨会(北京5 次,台北1 次)、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5 册论文集等。

1999 年出版的张树栋等先生著的《中华印刷通史》填补了印刷史上的大部分空白,赢得了业界同行专家的高度赞誉。该书用大印刷史观、横跨中华各民族、纵贯历史五千年,视野开阔、有史有论、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以上约10 年之间,印刷史学之研究成果远胜往昔。呈现如下突破:

由书史、印书史向印刷文化史转进;由印刷文化史向印刷科技史转移;由传统印刷史观向大印刷史观转移;由争论“发明”年代向探讨“起源”时间转进;由唐初向上延伸至隋代、南北朝新石器时代;由清末向下延伸至当代;填补历史空白的《中国印刷近代史》及《中华印刷通史》问世;中国印刷史由1300 年往上延伸5000 年,往下延伸百年。由雕刻凸版延伸到雕刻孔版、由汉民族延伸到各少数民族、由印纸延伸到印织物;确认了与韩国的雕版为了减轻水性雾对视察的影响纸上印刷品的发明先后之争,及多项模糊不清的史实结论。

21 世纪的印刷史研究新气象

进入21 世纪以后,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出现了“盛世修史”的繁荣气象,印刷史研究也得到新的发展。笔者曾在2005 年通过对国家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检索,得知馆藏现有关于印刷史方面的各类亳州图书资料近30 种,其中部分在2000 年以后出版的专著近10 种。

这个时期国内还出版了《北京印刷志》(2001 年)。北京印剧学院充分利用在出版印刷方面的知识资源加强了对印刷文化、出版文化的研究,由学校领导挂帅立项研究印刷史,并成立了印刷史研究室、出版印刷文献研究中心来开展出版印刷历史与文化方面的文献建设与学科研究。国家也设立了多项印刷史研究的项目来鼓励开展印刷通史的深入系统研究。以中国印刷博物馆为基地的印刷史研究活动也在我国印刷工业界的一些老专家的坚韧努力中得到持续进行并发扬光大。

转载自:中国出版报

T恤
河南工作服
女士西服
濮阳西服
友情链接